第十九章 为机场治安和航空安全作贡献
随着国际化社会的发展,各国之间的交流也变得越发的活跃。冲电气顺应时代发展,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自动通关系统,以提高出入境审查的效率。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确保安全,利用生物统计学识别技术开发了“新一代出入境管理业务个人信息识别自动通关系统”(新一代自动通关系统),并于2010年(平成22年)交付使用。此次通过该系统开发过程中发生的趣闻向大家展示冲电气的机场相关事业。
致力于自动通关系统的开发
1990年(平成2年)日本出国人数超过了1,000万人。同年,日本对入境管理法进行改订,由于当时正值泡沫经济崩破前夕,确保海外劳动力的势头空前高涨,根据新的管理法,只要是日本血统的人,不论工种都可在日本就业。
日本法务省入境管理局根据这一情况,将国际机场的出入境审查的高效化以及提高出国人员的便利性作为目标,致力于自动通关系统的开发。冲电气迅速连名该试制机的开发成员,并且在2001年(平成13年)首先开始于新东京国际机场(成田机场)的“e-机场计划”项目中得到了加速发展。
该项目作为政府发起的“e-JAPAN战略”的一部分,目标是将成田机场变成“引领世界的IT机场”。该主题的其中之一就是“e-check in(登机手续的综合支援)”。并且通过事务局为IATA(国际航空运送协会)的「SPT(Simplifying Passenger Travel)」项目,掀起了出国各项手续的IT化热潮。
然而,同年9月11日,因为美国同时发生了多起恐怖袭击事件,使得大家更加重视航空治安的安全策略的研究。
在生物统计学识别中积累自己的技术和经验
自“9.11事件”以来“生物统计学识别”越发引人注目。即通过只有本人才拥有的身体特征(指纹和眼球的虹膜、语音等),确认及识别是否是旅客本人的技术。当然,在“e-机场计划”项目中也进行了这一技术的研讨。冲电气于2003年(平成15年)参与了相关的实际验证测试,主导进行了监视终端、自动通关装置、KIOSK终端等的开发,起到了汇总项目的重要作用。
新一代自动通关系统(关西国际机场)
伴随2007年(平成19年)日本入境管理法的再次改订,日本国内首例基于生物统计学识别的自动通关系统交付使用,并于2010年(平成22年)起该系统正式交付成田机场、关西国际机场、中部国际机场使用,之后羽田机场的新国际线旅客航站楼也导入了该系统,对冲电气来说,终于达成了20年来的夙愿。
在该项目中,冲电气发挥了领导者精神,这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就致力于“生物多样性、通关控制、出入境管理系统”的研究,积累了扎实的技术和经验是密不可分的。
着手于机场通用设计
冲电气还致力于创造机场的新型服务。2006年(平成18年)3月开始实施的“神户机场的无所不在实际验证测试”中,冲电气参与了情境感知服务(根据周围情况提供最适合的服务)和通用设计的开发,和以自治团体和企业组成的研发团队共同分享未来社会的形态。
新国际线旅客航站楼“登机服务台”
中设置的“SUKIT”
羽田机场的新国际线旅客航站楼还导入了40台信息KIOSK终端“SUKIT”(在1台终端上即可进行国际线的搭乘手续)。“SUKIT”是冲电气在ATM(自动现金存取款机)、用于航空公司的自助值机及铁路预约售票机等业绩基础上,倾注了技术及经验开发的信息终端。兼备国际线登机时必需的护照阅读器和二维条形码阅读器以及登机牌打印等多种设备的功能,同时良好的操作性和设计层面的考虑也得到了好评。
另外,机场相关事业中,冲电气可谓是历史悠久,历经约40年开发并制造了航空管制系统的主要装置和系统。其中冲电气擅长的语音通信技术更是被航空交通中不可或缺的航空管制台(通信控制装置)充分利用,支持着管制官、飞行员以及管制官之间的通信。现在更是致力于新一代管制系统的开发和语音传输技术的国际标准化制定等各种工作。
冲电气是以BtoB为主的企业,通过机场相关事业,加大直接为人与社会提供服务的成果,今后也将从旅客服务到管制系统,继续为机场治安和航空安全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