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Home > 时代与冲电气(OKI) > 第四章 战争期间的冲电气


时代与冲电气(OKI)

第四章 战争期间的冲电气

直到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战争结束,日本有15年处于战争状态。在这期间,制造业处于军队管制下,企业为军队而生产是当时的主流。冲电气在这种大环境下,依然坚信开展研发和培养技术能力才是生存之道,在优先满足陆海军需要的同时,费尽心思积累有利于公司未来发展的技术。

向综合厂商转型的萌芽期


《冲电气时报》创刊号

1931(昭和6年)年1月,冲电气为纪念创立50周年,计划发行了2个出版刊物。其中一个是创始人传记—《冲 牙太郎》(1932年发行),另一个是介绍研究开发和新产品的技术杂志—《冲电气时报》(1934年发行)。其目的在于推进创业以来一直以“以技术为本的冲电气”的进一步发展。

在创刊号中,押田 三郎董事总技师(后任常务董事・专务董事)用“一日懈怠千日悔”来形容研究开发的重要性。《冲电气时报》的创刊是加强研究开发体制基础的一个重要环节,也可以说是向综合厂商转型之萌芽。象征这一转型的是与创刊同年内进行的组织改革,公司把研究部门和技术部门分开,新设的研究部部长起用了当时弱电研究第一人——东北大学电气音响学的权威小林 勝一郎副教授。在小林部长的带领下,开始了以无线电设备和水中探测设备为首,包括印刷电信机实用化、输送设备的调查研究。冲电气下定决心积极开拓发展,而日本在这一年却陷入战争的泥潭中。

军事体制下的研发


大型短波电信接收器的一号机

随着军事形势的严峻,冲电气军用物资的生产越来越多。通信设备在战争中不可或缺,军队对能够生产通信设备的冲电气表示高度关注。

按照陆海军的要求,冲电气生产无线电设备和水中探测设备等。在无线电设备生产方面,冲电气比其他公司起步晚。但是,1925(大正14)年国策公司日本无线电信公司成立,冲电气的内田 嘉吉顾问就任社长后,接到了制作短波接收器的任务。由于接受到技术指导,冲电气内部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1935年(昭和10年),一号机受到高度评价,公司以此为契机开始了无线电设备的正式生产。同年,随着新设无线电部等体制的强化,冲电气逐渐确定了自己的位置。

在水中探测设备领域,一直研究通过超声波在水中进行通信的冲电气受到海军技术研究所的关注,并于1936年(昭和11年)被委任主要用于潜水艇探测的水中听声机的生产。这是冲电气首次生产水中探测设备,并以此为开端,开发了获取目标物声音的听音器,利用超声波探测船舰位置和方向的水中探信器,订单纷沓而至。冲电气由此积累的技术在战后尤其在在鱼群探测器和用于河流、湖泊、水库精密测量的测深器方面充分发挥了作用。

播下战后研究之种


停车场用来指示火车编组的印刷电信机

研究部在小林部长的带领下一直坚持研发活动。公司管理层押田 三郎董事总技师给予大力支持,他一方面优先完成军需生产,另一方面认真考虑培养战后发展所需技术。在战争年代播撒的研究种子,经历了动荡时期,最终,在战后得以绽放。

翻开战前的《冲电气时报》,曾经有篇电话机影响话筒灵敏度的论文,这与战后“四号型电话机”的开发密切相关,无线电通信相关的论文也不少。无线电研究始于陆海军的要求,战后主要用于警察、消防和自治体的行政无线、船舶/出租车的无线电通信业务等,并且在多重无线电领域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此外,1935年(昭和10年)的《冲电气时报》中,刊登了关于印刷电信机的论文,这是电传机发展到数据终端这一研究的基础。虽然试制品的开发顺利完成,但因为没有能力去生产军需品以外的产品,研究在日美开战前被中断。

虽然如此,这些技术还是传承到了战后,并最终与数据终端设备和输送技术的商业化紧密相关。正是公司内部技术人员默默无闻地坚持研究,使技术得以传承并成为支撑战后冲电气发展的中流砥柱。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