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Home > 时代与冲电气(OKI) > 第七章 “毫米波之冲电气”席卷全球


时代与冲电气(OKI)

第七章 “毫米波之冲电气”席卷全球

随着经济高速增长,冲电气也在逐步扩大自身的事业内容,逐渐从一家通信设备厂商蜕变成为一家涵括电子产品的综合厂商。其中挑战“毫米波”通信最具划时代意义。

成功开发毫米波磁控管

1955年(昭和30年),东京通信工业(现在的索尼公司)的半导体收音机风靡世界。同一时期,许多日本企业陆续加入了电子控制等电子领域。冲电气也不甘示弱在当时的社长 神户 舍二的带领下,积极投入到电子领域的研发中,挑战毫米波(波长1~10㎜、频率30~300GHz)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对微波(波长1m以下、频率1~100GHz)的研究已趋于成熟,在通信领域,波长越短就意味着可以传送的信息越多。因此,为了一次能传送更多的信息,各研究所和厂商竞相开展缩短波长的研究。冲电气脱颖而出,率先开发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产品,即自1955年(昭和30年)春开始和大阪市立大学共同研发的“毫米波磁控管”。该磁控管是振荡用真空管的一种,能够产生强力微波。时至今日,依然被运用于广播、通信、雷达、微波炉等领域。

同年12月,冲电气成功开发了日本国内首例能够产生波长7㎜毫米波的磁控管。电电公社通信研究所声称这是“改变未来通信领域的第一阶段”,更是被学界赞赏为“为物质构造、原子物理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毫米波之冲电气”引领全球


毫米波速调管

然而,由于毫米波磁控管只能间断的发出“毫米波”,不能直接运用于传送信息。因此冲电气并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而是立即开始着手开发能够连续产生毫米波的仪器“电子速调管”,并于3年后的1958年(昭和33年)开发成功,这在日本还是第一次。

利用毫米波传送信息这一新技术震惊了全世界。以贝尔研究所、RCA、休斯公司、NASA、COMSAT、洛克西德公司、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为首,海外超一流企业和机关、以及知名大学纷纷前来咨询,订单也蜂拥而至。1962年(昭和37年)美国国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发射的“通讯卫星TELSTAR”的地球站中也首次投入使用这一技术,从此,很多卫星地球站开始采用该技术,冲电气从此名扬天下。

冲电气为了追求更高的飞跃,于1961年(昭和36年)4月,在日本东京八王子事务所设立了全世界唯一一家毫米波电子管生产工厂,开发的毫米波电子管达60余种,被外界评价为具有高输出、高稳定性、寿命长的特点。在全球奠定了“毫米波之冲电气”的地位。

毫米波技术和雷达技术的融合

战后,冲电气为了引入先进技术,积极推进和海外企业的技术合作。比如,1954年(昭和29年)和美国雷神公司缔结的有关雷达技术的合作。雷达雨量计更是此次合作的结晶,冲电气的“毫米波”技术和雷达技术相结合,开辟了全新的市场。

之前的雨量测定就是在测定地点设置一个漏斗形的雨量计,计测蓄积的雨量。而雷达雨量计的特点是通过雷达反射算出雨量,可以瞬时把握更广区域的总雨量。合作的契机是美国气象相关的学会论文。通过对众多关于雨滴和电波反射相关的研究,最终发现了降雨量和电波反射间的相互关系。

冲电气以自己独到的眼光,在认定公司具有世界最高水平的雷达用毫米波速调管专有产品,并能够自主制造演算装置和显示装置后,便开始了系统开发。冲电气于1961年(昭和36年)成功开发的雨量计被命名为“CPM6”,受到了国家灾害预防中心、建设部、电力公司等各方关注。

令我们引以为傲的一号机交付科学技术局的人工降雨研究协会九州支部,被设置在熊本县人吉市,同时还用于人工降雨实验的效果判断,为新事实的发现和解析做出了贡献。除此之外,还用于国家灾害预防中心的洪水预防研究,和东京电力公司的水坝上游降雨量的研究等,冲电气的研究开发人员倾注一腔热情开发的“毫米波”,在和其他电子工学技术相结合后,在“应用”方面得到更大的发展和升华,成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众多方便的产品。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