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Home > 时代与冲电气(OKI) > 第十一章 公共电气通信法的修改以及热敏传真机的开发


时代与冲电气(OKI)

第十一章 公共电气通信法的修改以及热敏传真机的开发

1972年(昭和47年)日本修改公共电信法,通信线路开始向普通企业开放。传真机的快速发展与普及也备受期待。同年11月,冲电气在“冲电气信息设备展”中展出的热敏打印机受到日本经济新闻社技术部的关注,并委托冲电气进行传真机的开发。冲电气以此为契机正式打入商务传真机的市场。

传真机的历史

传真机的发明之早让人出乎意料。莫尔斯发明电报机5年后的1843年(天保14年)英国人贝恩(Alexander Bain)就发明出传真机的原型,这比贝尔发明电话机的时间还要早30多年。

据调查日本首次使用传真机是在1928年(昭和3年),从京都将昭和天皇即位仪式的照片用传真发送至东京的报社。之后,传真机业务不断扩大,除报纸的照片传真外,警察、铁路等的指示通信,电报的收发信等也使用传真。

冲电气自创立人冲 牙太郎于1932年(昭和7年)成功试制打印机技术原型——简易印刷电信机后,积极研发传真机中不可或缺的打印技术(记录部)领域,并成功掌握其独特的技术和技巧。

1972年(昭和47年),公共电气通信法修改后,随着通信线路的开放,普通企业也开始能够使用传真机。当时还是一个没有因特网没有电子邮件的时代,邮政和电话是主要通信手段,传真机因其及时性和留有记录,可以保证内容的正确性,对普通企业来说它的登场可谓是划时代的创举。

热敏传真机的开发


1972年冲电气信息设备展首次展出热敏打印机

1972年(昭和47年)11月公共电气通信法修改后,冲电气在“冲电气信息设备展”上向世界展示了后来成为传真机全球化标准的打印技术——利用热量使涂有着色色素和着色剂的纸显现颜色的热敏打印机。其打印头的小基板上排列着发热体,通过与印刷纸表面接触即可打印出文字及图像。冲电气这一新产品一问世便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尤其是日本经济新闻社技术部,被这种集合机械与电子技术的独特打印头吸引,并委托冲电气进行热敏传真机的开发。

相比于其它传真方式,热敏式在当时有以下优势:
(1)运用成本低廉,印刷纸费用可降低至静电式的1/3到1/4;(2)除替换印刷纸以外无需其他操作,基本无需维护;(3)着色装置简单且小型轻便,机器价格也随之降低;(4)无噪音、电源杂音,无公害等。传真机的便捷在于双方都必须拥有,否则就毫无意义。因此,设备的低价化、低运用成本也为传真机的普及作出了巨大贡献。

席卷传真机市场的“OKIFAX7100”

冲电气受日本经济新闻社的委托,正式开始传真机的开发。1973年(昭和48年)10月,向日本经济新闻社交付了1号机。接着冲电气又着手开发一般公众线路能够使用的“电话传真机”,并于1974年(昭和49年)9月推出“OKIFAX600”。


将热敏式推上世界主流地位的
“OKIFAX7100”

2年后的1976年(昭和51年)5月冲电气推出数码式“OKIFAX7100”,确定了在热敏传真机领域的竞争优势。热敏式最初在速度和分辨率(画质)上存在不足。但是冲电气的技术团队作为热敏式的先驱,一直致力于追求高速、高画质以及成本的降低。与前一型号相比,“OKIFAX7100”的电传时间缩短为前者的1/6左右,实现高速化的同时,通过封装主要零部件使其量产简易化,最终实现了绝对的低价优势。

当时虽有包括通信设备制造商、办公设备制造商、家电制造商在内的20余家公司参与激烈竞争,但最终冲电气后发制胜,获得大多数支持,在传真机市场独占鳌头。热敏式特有的使用便捷且运用成本低廉的优势使“OKIFAX7100”的销路从政府机构拓宽至民营企业。其中,伊奈制陶(现名为LIXIL)甚至用“OKIFAX7100”构筑全国性网络。该公司在此之前,一直使用电话查询分店、专卖店之间的发订货业务及交付期、库存等,但是经常在截止期限时发生电话处于通话状态的情况,导致人为失误频发。据说引进“OKIFAX7100”以后,信息传达的速度以及正确性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热敏式在不断创造出成绩的同时,也逐渐发展为世界的主流方式。与此同时,为解决不同方式的传真机之间不能相互通信这一问题,日本国内开始推行传真机国际规格标准化。冲电气也时刻关注着国际标准化,不断迈出技术改革的步伐。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