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Home > 时代与冲电气(OKI) > 第八章 开发电传打字机,确立了在周边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


时代与冲电气(OKI)

第八章 开发电传打字机,确立了在周边设备领域的领先地位

计算机“ENIAC”于1946年(昭和21年)在美国诞生。日本于1955年(昭和30年)前后也拉开计算机化序幕,冲电气参与了政府和民间共同开发的国产计算机开发项目,并在周边设备(输入输出设备)领域成为引领时代的先驱。

关于国产计算机的开发

“ENIAC”诞生后,美国UNIVAC、IBM等计算机生产商生产的以电子管为元件的第一代计算机迅猛发展。而日本在10年后的1955年前后也迎来了自己的计算机化黎明期,有一部分先进企业开始引入计算机,而此时已是以晶体管为元件的第二代计算机时期。

1955年,财团法人电波技术协会设立了“电子计算机调查委员会”,该委员会的最大目标就是开发超越当时最先进的计算机生产厂家IBM生产的计算机。以冲电气为首的七家电子业生产商联手开始了计算机的开发研究。

冲电气在此次研发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众所周知计算机的运行离不开数据传输装置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周边设备,但当时项目组由通信机器生产商构成,大都缺乏周边设备相关的技术和知识,唯独冲电气拥有在该领域的实力和经验。冲电气早在1935年(昭和10年)就在《冲电气时报》上发表了打字电报机的研究论文,之后也生产出许多独创的打字电报机,如电传打字机等。因此冲电气毫无疑问地在该项目中担任纸带阅读机、万能输入输出设备(纸带穿孔打字机)等部分的研究开发,并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开创了信息处理领域的新纪元。

将电传打字机的使用扩大成“网”


与纸带穿孔打字机同一时期开发的
韩文电传打字机

上世纪50年代上半叶,日本产业界掀起了以保险、证券、银行、电力为中心的业务处理合理化风潮。冲电气于1953年(昭和28年)开发的页式打字电报机“电传打字机”就是迎合这些需求生产的第一批产品。

企业为进一步提高业务合理化,开始引进IDP(Integrated Data Processing)方式,通过电传网络连接总店和全国的各分店、工厂等来集中处理业务,也显示了电传打字机的使用从“点”“线”向“网络”发展的可能性。新产品“纸带穿孔打字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1956年(昭和31年)冲电气在向富士制铁公司销售电话设备时,突然接到IBM公司开发与PCS(穿孔卡片系统)连动的“纸带穿孔打字机”的委托。由于要在指定格式上打印,其难度远远高于普通白纸上的打印,所以技术部门费了很大的功夫研制出“纸带穿孔打字机”。成品的反响远远超出了预想,冲电气不断接到“纸带穿孔打字机”的订单,冲电气也因此成为引领日本“数据处理”的先驱。

工厂设备先进,热门产品层出不穷


最初的“OKI TYPER”

50年代中后期,金融机构迫切需要在总店和所有分店间自动联网,快速处理汇兑交换业务,这也就是所谓的第一次联网。冲电气率先满足这一需求。1958年(昭和33年)北海道拓殖银行等30多家的银行采用了冲电气电传打字机交换网。防卫厅、商社、电力公司等也采用了冲电气的产品。在电传打字机领域冲电气的市场份额达到90%。之后数据处理设备领域的竞争不断激化,特别是“纸带穿孔打字机”,由于国内外各大厂商纷纷投入新产品,生存竞争达到白炽化。

在这种情况下,冲电气开始“纸带穿孔打字机”的小型化研发。1961年(昭和36年)6月电传打字机“OKI TYPER 2000”面世。“OKI TYPER 2000”在发行帐票的同时进行纸带穿孔,集打字、键盘、读取、打孔、控制五大功能为一体,打字速度达到每分钟500字。高崎工厂苦心钻研的杰作终于受到了众多用户的好评。此后冲电气相继开发了“OKI TYPER”系列产品,使其成为了明星产品。

由此冲电气奠定了在周边设备领域的地位,再加上产品的独创性和可信性,冲电气名声大振。1957年(昭和32年)冲电气专门成立了销售公司,强化市场营销,把顾客的需求作为研究开发的食粮,巩固了冲电气作为顶级生产商的地位。

返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