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Home > 时代与冲电气(OKI) > 第一章 创业 冲 牙太郎的挑战


时代与冲电气(OKI)

第一章 创业 冲 牙太郎的挑战

黑船事件。1853年(嘉永6年),由马休・培里提督率领隶属于美国海军的东印度舰队,驾驶四艘黑船,驶入江户湾浦贺海面,以强硬的姿态胁迫江户幕府开放门户。从此,日本被卷入了世界浪潮,随后出现了大批忧国之士,日本进入了明治维新时期。

以技能立业的想法


冲 牙太郎

从黑船事件往前追溯五年,也就是1848年5月10日(嘉永元年4月8日),我司的创立人-冲 牙太郎出生于广岛县沼田郡新庄村(现在的广岛市西区新庄街)。父亲太郎,母亲nobu,兄弟姐妹六人,牙太郎是家中的老幺。

在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环境中,牙太郎度过了他安定的童年时期。不过他与其他孩子稍有不同。一点是他极其不服输。牙太郎特别喜欢相扑,据他的儿时好友追忆,牙太郎即使是最后输了,也紧紧抓住对方的肩头不松手。(转自《冲 牙太郎传》)

还有一点是他一直坚持“长大后做木匠不做农民”。虽说家道开始没落,但冲家族仍然是雇佣很多下人的大户人家。因此推断他不做农民做木匠,是因为他对技能立业的憧憬。两件轶事,可以看出牙太郎日后作为技术人员和实业家的天赋才能。

胸怀青云之志上京

在他20岁的时候,时代进入了明治时期。由江户更名而来的东京,聚集了从全国各地而来的青年。街头盛行男子把自己的发髻剪掉,1872年(明治5年)新桥——横滨间的蒸汽火车鸣响了第一声汽笛。

胸怀青云之志的牙太郎决意上京,独自踏上了东京之旅。先是通过海路到达横滨,再乘坐蒸汽火车到达新桥,那时已是1874年(明治7年),业已27岁。

《冲 牙太郎传》中是这样描述牙太郎当时的心情,“(前略)当从一直憧憬的帝都・新桥站下车的时候,茫然若失,宛如徘徊在梦境之中一样。”

实际上在那一年,发生了影响日本信息通信发展方向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北起北海道南至九州的电信网线路竣工。同时,政府总结了“提倡实业建议书”,昭示天下产业政策的根本所在。在此基础上,政府于1870年(明治3年)组建了工部省,1873年(明治6年)又以电报机的修理和制造为目的,在工部省内的电信宿舍设立了制机所。再来看牙太郎后来的人生轨迹,可以说他的上京是上天安排的绝妙时机。

进入工务部制机所


沙佛和家人

没有可靠靠山的牙太郎,造访了同乡前辈,当时在工部省电信宿舍担任修理技术科长的原田隆造,原田录用他为住宿的书生。于是,每天拿着东家的便当去汐留的电信宿舍成了牙太郎的惯例。

那里有教授电报机操作的修理技术学校和制造电报机的制机所。曾经是银器加工师的牙太郎逐渐被后者吸引,不知不觉中,拿着锉刀去制机所帮忙的日子越来越多。

也许是因为辛勤帮忙的牙太郎的热情和诚实的品质,以及格外闪耀的天赋才能,他受到了周围人的推荐,正式叩响了制机所的大门。据说,牙太郎在当时提交的履历书中还付上了亲手制作的银簪子。

制机所的老板是一个名叫路易斯・沙佛的瑞士人。即使是一根钻头或车刀的加工,都极其认真仔细,仅仅通过观察淬火的程度即可做出准确的判断的沙佛的技术,对于牙太郎来讲就好像神技显现在眼前一样。牙太郎的热情和勤奋以及技能一样得到了沙佛的认同,每天得以在车床前磨练技术。1875年(明治8年)的冬天,沙佛和日本政府的合约到期,离开了制机所。作为留下来的礼物,牙太郎被赋予了负责车床的主要技工的地位。

1877年(明治10年),由于国家机关的制度改革,电信宿舍变更为电业局,牙太郎同时升职为工部九等技手二级。从手拿一根锉刀上京至此约有三年,从最初作为杂役进入制机所以来,仅仅两年四个月时间,就被破格提拔为工部省技手。进入制机所也许是偶然的,但是如若没有牙太郎这样的天资,这样的机会也决不会降临吧。

返回页首